连锁反应:经济、社会 “余震” 不断 (一)就业市场 “寒冬” 降临 德国破产企业的大幅增加,犹如一场暴风雪,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刺骨的 “寒冬”。随着企业纷纷破产,失业人数如潮水般不断攀升。大量的家庭瞬间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压力陡增。原本计划的购房、子女教育、家庭旅游等都不得不搁置,家庭的经济困境引发了焦虑和不安情绪。 对于社会而言,高失业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失业救济金的支出大幅增加。同时,社会治安也面临挑战,一些失业人员可能会因生活所迫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失业人群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他们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沮丧甚至绝望之中,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金融体系 “暗流” 涌动 德国企业的破产浪潮让银行等金融机构陷入了信贷违约的风险之中。许多破产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迅速上升。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了冲击。 金融稳定面临着潜在的威胁。银行可能会因为担心风险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对企业的贷款投放。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金融市场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投资者可能会对德国的经济前景产生担忧,从而减少对德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 这种不稳定的金融局势可能会蔓延到整个经济体系。企业融资困难将影响其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此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也可能受到影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担忧。 破局之路:德国政府、企业如何 “突围”? (一)政府政策 “组合拳” 出击 德国政府为应对企业破产数量大幅增加的困境,在产业扶持、能源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 “组合拳”。 在产业扶持方面,德国政府希望欧盟为破产光伏企业提供资助。德国最大光伏产品制造商 Solarworld 破产后,图林根、萨克森两个联邦州以及德国联邦政府、工会、供应商、研究机构召开圆桌会议,希望欧盟委员会继续为两个联邦州的光伏行业提供资助。 能源补贴上,德国政府出台上百亿欧元补贴方案。为应对能源危机,德国政府宣布出台一系列措施,如所有纳税人都可以获得一次性 300 欧元的能源补贴;燃油的附加税将在接下来的 3 个月内临时降低;有孩子的家庭将获得每个孩子 100 欧元的应急补贴等。同时,德国政府还暂缓燃煤发电厂的关闭计划,以确保在减少天然气消耗的同时能够保证能源安全。此外,德国政府将在未来 5 年减轻企业的电力成本,明年一年的援助金额就达到了 120 亿欧元。 税收优惠方面,德国政府针对在疫情中遭受重大损失的企业出台更多经济援助政策,例如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允许企业在年终报税时以前年度的利润与疫情期间发生的亏损相抵消,获取更多税收减免。餐饮行业可继续享受 7% 的低增值税税率,文化艺术行业也将获得更多支持,启动 “重启文化” 特别援助项目,并投入 10 亿欧元资金。 (二)企业自救 “求变” 面对困境,德国企业也纷纷展开自救,通过数字化转型、拓展新市场、优化管理等方式实现突围。 数字化转型方面,德国汽车制造商奔驰集团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的优化。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生产线上的设备和机器,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优化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德国铁路也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意识到将数字化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视作宝贵的发展契机,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如选择 iTWO 5D BIM 平台开启数字化变革之路,在项目之初通过 5D BIM 模拟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可视化的人流模拟、能源模拟、交通模拟和潜在冲突,最终缩短工期和节省成本。制造业的宝马公司将智能化技术引入车间,通过工人佩戴传感器,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提升生产效率。 拓展新市场上,德国奢侈橱柜品牌 WARENDORF 华伦多夫在欧洲销售增长的同时,在中国和美洲市场开疆拓土、建立起多个强大合作伙伴关系。 优化管理方面,中国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瓦德里希机床厂后,不搬迁厂房和设备,继续在科堡进行生产,同时做出不裁员的承诺。2010 年公司由 500 人扩展到 750 人,营业额达到了 1 亿 7 千万欧元,是 2005 年的 3 倍;公司 2009 年金融危机中逆风成长,达到了 20% 的增长。此外,一家曾经几近破产的德国百年老牌啤酒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股东的强力支持下,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连续拿下了多笔世界级大单。 德国困境启示:全球经济 “警钟” 长鸣 德国破产企业大幅增加的现状,为全球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诸多启示。 对于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巨大的挑战。德国经济的出口导向性使其在外部需求减弱和贸易壁垒增加的情况下遭受重创。这提醒其他国家要注重内需的培育,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增强经济的稳定性。 能源成本问题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德国企业在能源价格飙升和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这表明各国在推进能源转型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政策,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可承受性。同时,要加强能源多元化战略,降低对单一能源来源的依赖。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德国企业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陷入成本 “螺旋”,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这提醒各国要密切关注通货膨胀趋势,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以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 德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过度依赖特定行业和创新不足会降低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各国应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升级。 德国破产企业增加的困境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各国应从中吸取经验,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来自: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