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首页 商业企业 查看内容

阿里一月内两次“割肉”,亏131亿元卖大润发,彻底放弃实体零售? ...

2025-1-2 15:10
  近年来,阿里巴巴集团在零售领域的布局调整备受瞩目,尤其是在春节年货电商市场预热之际,其一系列出售旗下实体零售资产的举动更是引发了广泛讨论。从银泰百货到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阿里的这一系列“断舍离”不仅反映了实体零售行业的严峻挑战,也映射出阿里自身战略转型的深刻考量。
  故事的开篇可以追溯到2024年12月17日,阿里在美股和港股两地同步发布的公告,宣布与另一家少数股东达成协议,将银泰百货的全部股权出售给雅戈尔集团。
  这一决定标志着阿里正式退出其自2014年起逐步构建的银泰百货股权版图。从最初的小规模持股,到最终成为这家知名连锁百货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阿里在银泰百货的投资历程长达十年之久。
  这次股权出售并非简单的资产剥离,而是以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割肉”出手,预计导致阿里录得93亿元人民币的账面亏损。这一决策背后,是实体零售业的持续低迷与阿里战略调整的双重压力。
  紧接着,在2025年新年钟声敲响的第一天,阿里再次抛出重磅消息——出售高鑫零售股权。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大润发这个名字远比其母公司高鑫零售来得亲切与熟悉。作为阿里近年来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另一重要布局,大润发的出售无疑加剧了市场对阿里零售战略调整的猜测。
  根据公告,德弘资本将以每股最高1.75港元的价格收购阿里所持高鑫零售的全部股份,总对价最高可达131.38亿港元。
  尽管交易细节中包含了基于未来业绩的额外支付条款,但即便如此阿里此次出售仍预计将产生高达131.77亿元人民币的净亏损。
  短短不到一个月内,阿里通过出售银泰百货和大润发两大资产累计录得账面亏损近225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021年因违反反垄断法而收到的181亿元人民币罚款,无疑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么是什么促使阿里不惜“割肉”也要急于抛售这些曾经看好的资产呢?
  首先,从行业背景来看,实体零售业的寒冬已持续多年。以高鑫零售为例,其市值自2020年达到峰值超过1200亿港元后便随着中国线下商超行业的整体下滑而不断缩水。2022财年,高鑫零售由盈利转为亏损7.4亿元人民币,到了2024财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16亿元人民币,市值仅剩236.6亿港元。银泰百货虽未公开具体财务数据,但同样面临着线下零售市场的严峻挑战。
  阿里的初衷是通过收购实体零售资产,实现线上线下零售的无缝对接,构建全方位的零售帝国。但现实却是实体零售业的持续疲软让这一愿景变得遥不可及,即便是财大气粗的阿里也难以承受长期无回报的投资压力。
  其次,阿里的自身经营状况也是其急于出售资产的重要原因。
  自2021财年创下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03亿元人民币的历史高峰后,阿里的盈利能力便遭遇了“断崖式”下滑。2022财年至2024财年,其净利润分别为620亿元、725亿元和797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巅峰时期。
  与此同时,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拼多多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净利润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增长。这一鲜明对比无疑给阿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其重新审视并调整自身的业务布局。
  在此背景下,阿里于2023年启动了组织变革,旨在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电商和AI被确立为阿里的核心业务领域,而非核心业务则面临尽快盈利或资本化的压力。
  实体零售业务,尤其是那些拖累整体业绩的资产,自然成为了阿里战略调整中的“牺牲品”。因此,亏本出售银泰和大润发也就成了阿里在当下经济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
  阿里的零售战略调整结束了吗?可能还没有,作为阿里亲手打造的实体零售品牌,盒马鲜生的未来走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此前有传言称盒马也被列入出售名单,但阿里方面迅速予以辟谣。
  这一举动或许意味着在彻底放弃实体零售之前,阿里仍在寻找保留盒马这一“亲儿子”的可能性,毕竟盒马在新零售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对于阿里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综上所述,阿里近年来在零售领域的布局调整,既是对实体零售业寒冬的无奈应对,也是其自身战略转型的必然结果。通过出售银泰和大润发等资产,阿里不仅减轻了财务负担,也为聚焦电商和AI等核心业务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来自:王五说说看 

  免责声明:商业参考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